一、引言:百年眼科医院的历史底蕴
天津市眼科医院,这所拥有近百年历史的专科医院,见证了中国眼科医疗事业的发展与变迁。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24年,由北洋医科学校法籍教授卢梭望创办的中国华洋防盲会。这一创举,开启了天津市眼科医院漫长而辉煌的发展历程。
从1924年到1949年,医院历经多次变革与发展。1927年田大文医师接办后开办防盲施医局,并在多地开设防盲施诊所。1931年防盲施诊所迁至原法租界丰领事路,改名为防盲医院。1949年5月被批准并定名为华北防盲医院,成为新中国成立后批眼科医院。在新中国的怀抱中,它不断发展壮大,1952年被天津市卫生局接收并改名,之后在地址、规模等方面逐步发展完善,2004年10月新建的眼科医院竣工并投入使用。
二、天津市眼科医院的综合实力
(一)医疗团队 天津市眼科医院拥有一支强大的医疗团队。这里有众多的博士生导师,如苑晓勇、王雁、张伟等,还有众多的硕士研究生导师,如史学锋、陈伟等。这些专业人才在眼科的各个领域都有着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们的存在,为医院的医疗水平提供了坚实的保障。无论是斜视与小儿眼科、屈光手术,还是玻璃体与视网膜病、视光学等专业领域,都有专业的医生为患者提供精准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方案。
(二)科室设置与设备配置 1. 科室设置 医院设有14个临床科室,4个医技科室,共20个亚专科。这些亚专科涵盖了眼科的各个方面,为患者提供了全面的眼科医疗服务。例如,斜视与小儿眼科针对儿童眼部特殊问题进行专业诊治;屈光手术为近视、远视等患者提供矫正视力的手术治疗;玻璃体与视网膜病科室则专注于眼睛内部结构病变的治疗等。 2. 设备配置 医院配备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如X线机、DR系统及螺旋CT机、玻璃体切割机、免光纤玻璃体手术系统、人工角膜镜、吊顶灯等。这些设备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诊断病情,提高治疗的。例如,先进的玻璃体切割机能够在治疗玻璃体相关疾病时更加精准地操作,减少对患者眼部的损伤。
(三)医疗成果与声誉 1. 医疗成果 天津市眼科医院在眼科医疗研究方面取得了众多成果。赵堪兴教授在中国率先组织了以人群为基础的大样本儿童斜视弱视与视力发育的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明确了中国儿童视力发育与年龄的关系,其主持完成的《弱视诊断专家共识》研究成果被评选为中国眼科近五年(2009 - 2013)十大研究进展之一。 2. 声誉 医院在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成绩位列“其他专科手术组”前十,整体临床诊疗水准和学科水平多年来位列复旦排行榜眼科专科医院前4 - 8位。在2021年度全国专科综合排行榜眼科第8位、2021年度全国专科声誉排行榜眼科第8位、2021年度华北区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眼科第3位、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眼科学排名第19位。这些排名和成绩充分体现了医院在眼科领域的卓越地位。
三、教学与科研:培养眼科人才与推动学科发展
(一)教学工作 天津市眼科医院在眼科人才培养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南开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天津医科大学眼科临床学院,承担着临床医学5+3眼科学课程教学工作及眼科学硕博士研究生培养工作。南开大学医学院眼视光医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也在这里开展,通过系统的教学课程和临床实践,为眼科领域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二)科研工作 医院设有天津市眼科研究所,眼科学与视觉科学实验室为天津市重点实验室(省级重点实验室)。这些科研机构为眼科的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提供了平台。科研人员在这里开展各种眼科相关的研究项目,不断探索眼科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方法和治疗技术,为眼科医学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创新。
四、社会公益:践行社会责任
天津市眼科医院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展现了医院的社会责任担当。医院开展社区直通车免费义诊(光明大巴)活动,截止到2017年12月,出车1010次,行程14万多公里,义诊14万多人。这一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免费的眼科检查和初步诊断服务,尤其是为那些偏远地区、医疗资源相对匮乏的居民带来了光明和健康的希望。
五、结论:持续发展的天津市眼科医院
天津市眼科医院,从1924年的中国华洋防盲会一路走来,经历了近百年的风雨兼程。如今,它已成为一所集眼科医疗、教学、科研、社区服务、防盲治盲为一体的三级甲等专科医院。凭借着强大的医疗团队、完善的科室设备、卓越的医疗成果、良好的教学科研能力以及积极的社会公益行动,在眼科领域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在未来,天津市眼科医院将继续秉承“团结 进取 仁爱 光明”的院训,不断提升自身的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更多的患者解除眼部疾病的困扰,为推动中国眼科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社会需求的变化,相信天津市眼科医院也将不断创新和进步,在眼科医疗的舞台上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