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医院感染管理怎么做?这些要点全揭秘!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哭泣小 上传提供
发布:
31 评论
项目 |
具体内容 |
感染管理组织架构 |
- 感染管理科:负责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制定、修订和完善医院感染管理规章制度。
- 感染管理小组:由医院各部门负责人组成,负责本科室感染管理工作,确保感染管理措施有效落实。
- 感染管理专员:负责本科室感染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监督、检查和指导本科室感染管理情况。
- 感染管理领导小组:由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部门负责人、护理部门负责人、感染管理科负责人等为成员,制定感染管理方针、政策,统筹协调感染管理工作。
- 感染管理委员会:设主任、副主任、专职秘书及委员等人员,主任和副主任由治理医院的主要领导担任,成员包括眼科医师、感染管理专家、护理人员、医院后勤管理人员等,制定并修订医院感染控制、管理制度和规章制度,负责全院范围内的预防控制医院内感染相关的疾病等。
- 感染管理办公室:配备专职或兼职的感染管理专家,制定和推行病区感染控制程序和标准,监测和调查医院内感染事件等。
|
感染管理流程 |
- 患者就诊流程:预检分诊护士对患者进行初步评估,发现疑似感染患者引导至隔离区就诊;医生进行详细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结合实验室检查结果明确诊断;根据诊断制定治疗方案,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
- 病房管理流程:病房护士对患者进行入院评估,了解感染风险,制定个性化感染防控措施;保持病房环境整洁,定期消毒,严格执行探视制度;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做好患者生活护理和病情观察,及时发现并处理感染征兆。
- 手术室管理流程:手术室护士对患者进行术前访视,了解感染风险,制定个性化感染防控措施;手术医生、护士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术后对患者进行术后访视,指导患者做好感染防控,定期跟踪感染情况。
- 检查、检验流程:检查科室合理安排检查时间,减少患者等待时间;严格执行无菌操作规程;将结果及时反馈至临床科室,为患者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
感染管理规范 |
- 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提高手卫生依从性。
- 科室感染管理组织建设及其责任制,明确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临床科主任、护士长、监控医师、监控护士、医务人员等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职责。
- 科室感染培训制度、病例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上报与控制制度、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管理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无菌技术操作规范、环境卫生学及消毒灭菌效果监测与质量持续改进制度、消毒药械管理制度、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管理制度、手卫生管理制度、医疗废物管理制度、医务人员职业卫生防护制度、生物安全管理制度、重点部门与重点部位科室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制度、医院感染质量控制与考评制度等。
|
感染管理防控措施 |
- 基础设施与环境管理:合理规划医院建筑布局,确保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明确划分;确保医院内部空气流通,采用空气净化设备,提高空气质量;定期对医院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手术室、病房、门诊等高风险区域。
- 人员管理:加强医务人员感染管理知识的培训,提高感染防控意识;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配备充足的洗手设施和手消毒剂;根据不同岗位和工作环境,为医务人员提供合适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防护服等。
- 物品管理:严格执行医疗器械的清洁、消毒和灭菌程序,确保医疗器械安全使用;加强药品的采购、储存、分发和使用管理,防止药品污染和交叉感染;按照规定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包装、运输和处置,防止医疗废物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
- 患者管理:对入院患者进行感染筛查,及时发现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加强对患者的感染防控知识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防护意识。
|
感染监测与评估 |
- 评估患者感染风险,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保障患者的安全。
- 感染监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减少医疗事故的发生,推动医院质量改进,提高医疗服务的质量,促进医院的长期发展。
- 感染监测与评估结果应用影响医院管理,监测结果对医院决策的影响,管理措施的调整和改进。
|
眼科手术室消毒管理 |
- 手术室消毒标准:规范的手术器械消毒和手术室环境消毒要求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保障患者安全。
- 消毒效果评估和记录:定期评估消毒效果,确保达标;详细记录消毒过程,为日后追溯提供依据。
- 消毒流程控制:实时监控消毒流程,及时调整以确保效果;定期对消毒流程进行回顾和改进。
|
眼科医院感染防控技术手段 |
空气净化技术至关重要,可有效改善医院内部空气质量,降低感染风险。 |
眼科病房医院感染管理制度 |
- 加强培训,提高认识,组织各级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感染委员会组织的有关知识培训。
- 监控小组制定本科室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知识培训计划,并定期组织医护人员学习,增强全科人员对医院感染控制的意识。
-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落实消毒隔离制度是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
|
感染管理培训与宣传 |
- 感染管理培训:定期组织开展感染管理培训,提高医务人员感染防控意识,培训内容包括感染管理制度、感染防控知识、抗菌药物合理使用、职业暴露防护等。
- 感染管理宣传:加强感染管理宣传,提高患者及家属感染防控意识,通过悬挂宣传标语、发放宣传资料、播放宣传视频等方式,普及感染防控知识。
|
感染管理质量控制 |
- 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组织:设立感染管理质量控制组织,由院长、分管副院长、感染管理科负责人、相关科室负责人组成,负责对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价。
- 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措施:制定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措施,对感染管理各项工作进行持续改进,通过开展感染管理自查、专项检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查找感染管理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确保感染管理质量。
|
术语解释:

- 预检分诊:是指医院为了及时发现传染病患者及疑似患者,在患者就诊初期对其进行初步评估和分流的过程。
- 手卫生:为洗手、卫生手消毒和外科手消毒的总称,是预防医院感染简单、有效的方法。
- 无菌技术操作:指在医疗护理操作过程中,保持无菌物品、无菌区域不被污染,防止病原微生物侵入人体的一系列操作技术。
- 医院感染暴发: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的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通常敏感的常用的3类或3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