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控方面 | 具体措施 | 目标与意义 |
---|---|---|
管理组织建设 | 建立健全感染管理组织,明确感染管理职责,制定和完善感染管理制度和流程。感染管理组织应定期开展感染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 确保医院感染防控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流程,提高全员防控意识和能力,形成全员参与的防控格局,保障防控工作有效开展。 |
成立感染防控管理领导小组,由医院院长担任组长,分管副院长、医务部主任、护理部主任、感染管理科主任等为成员,负责制定感染防控政策、监督执行和持续改进。 | ||
环境卫生管理 | 保持设施和环境的清洁和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特别是手术室、检查室和治疗室等重要区域,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 | 确保医院环境清洁卫生,降低感染风险,为患者和医护人员提供安全的诊疗环境。 |
眼科病房应保持干净整洁,定期进行消毒。病房内应配备紫外线消毒灯,每日对病房进行紫外线消毒。地面、床单位、治疗车等设施应定期清洁消毒。 | ||
眼科手术室应采用过滤器进行空气净化,确保手术室内的空气质量。手术室地面、墙壁、天花板等应采用易清洁、耐消毒的材料。手术室内设备、器械等应定期清洁消毒。 | ||
医疗废物管理 | 设立专门的污染物处理区域,对医疗废物、污水等进行分类收集、处理。医疗废物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运输和处置,医疗废物应与普通废物分开处理,以防止病原体传播。医疗废物分类为感染性、损伤性、病理性、化学性废物,对登记、交接、运输、处置等环节严格把控,采用专人、专车、专用容器、专用标识进行转运,处理方式包括消毒、焚烧、填埋等。 | 防止医疗废物成为感染源,避免病原体传播,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 |
医务人员个人防护 | 严格遵守手卫生规范,包括正确的洗手方法和使用手消毒剂。在接触患者前后、进行无菌操作前后等关键环节,必须进行手卫生。定期进行手卫生培训和考核。 | 减少医务人员与病原体的接触,降低交叉感染的风险,保护医务人员自身安全和患者安全。 |
根据需要使用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护目镜、防护服等。特别是在进行眼科手术和检查时,应佩戴适当的防护装备以防止交叉感染。医护人员必须佩戴医用口罩,并定期更换;需佩戴一次性手套,减少与患者接触的感染风险;需穿着防护服,减少与患者接触的感染风险。 | ||
患者管理 | 建立健全患者入院评估和监测制度,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健康状况评估,包括感染风险评估。对入院患者进行感染监测,及时发现感染迹象。 | 及时发现患者的感染风险,采取相应防控措施,防止感染传播,保障患者安全和舒适。 |
对疑似或确诊感染的患者实施隔离措施,防止感染传播。对于感染性疾病患者,应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防止病原体传播。 | ||
加强患者健康教育,向患者提供感染管理防控的相关信息,包括手卫生的重要性、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等,提高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 ||
抗菌药物管理 | 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使用管理制度,规范抗菌药物的使用。医务人员应严格按照抗菌药物使用指南进行用药,避免滥用和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抗菌药物耐药性的发生。建立合理的药物管理制度,包括药物的储存、分发和使用。特别是对于等易产生耐药性的药物,应合理使用,避免滥用。 |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和传播,提高治疗效果,保障患者安全。 |
医院感染监测和预警 | 建立健全医院感染监测制度和流程,定期开展医院感染监测和数据分析,对医院感染进行实时监测,定期分析感染趋势,为防控工作提供依据。 | 及时发现和处置医院感染事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降低感染发生率,保障医疗安全。 |
建立医院感染预警机制,对感染风险较高的患者和区域进行预警,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 | ||
培训和教育 | 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感染管理防控的培训,包括感染控制的基本原则、操作规程和新研究成果等,提高其防控意识和能力。 | 提高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促进全员参与感染防控工作,形成良好的防控氛围。 |
向患者提供感染管理防控的相关信息,包括手卫生的重要性、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方法等,通过教育患者,提高其对感染控制的意识和参与度。 | ||
感染管理组织应定期开展感染管理培训和宣传教育,提高医务人员的感染防控意识和能力。 | ||
防控原则遵循 | 遵循标准预防措施,所有患者和医务人员都应遵循标准预防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卫生、安全注射、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进行风险评估,以识别和评估感染风险,并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持续监测感染发生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改进措施。 | 确保防控工作科学、规范、有效,全面降低感染风险。 |
诊疗环境管理 | 对眼科门诊的地面、墙面、物体表面等定期进行全面消毒,使用含氯消毒剂擦拭或喷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人员聚集,设置隔离区域,对疑似患者进行隔离治疗。保持眼科门诊环境整洁卫生,及时清理垃圾和废弃物,防止细菌滋生和传播。 | 营造安全、卫生的诊疗环境,减少感染传播的机会。 |
备注:1. 不同医院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在遵循基本原则和规范的基础上,对感染防控措施进行适当调整和完善。2. 感染防控工作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全体人员的共同参与和不断改进。
术语解释:1. 标准预防措施:是指基于患者的血液、体液、分泌物(不包括汗液)、非完整皮肤和黏膜均可能含有感染性因子的原则,为了大限度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所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手卫生、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呼吸卫生、安全注射、正确处理医疗废物等。2. 医院感染监测:是指长期、系统、连续地收集、分析医院感染在一定人群中的发生、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并将监测结果报送和反馈给有关部门和科室,为医院感染的预防、控制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3. 抗菌药物耐药性:是指细菌、病毒、真菌和寄生虫等微生物发生改变,从而使抗菌药物对其杀灭或抑制作用降低甚至失效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