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营眼科医院潜力大揭秘:发展、市场与前景全解析!
本文章由注册用户 红唇2/Feel. 上传提供
发布:
173 评论
分析维度 |
具体内容 |
产业概述 |
- 综述:政策鼓励社会资本办医,民营眼科医院借政策东风快速发展。虽数量上不敌公立医院,但未来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超公立医院,诊疗患者数量也会大幅增长。
- 产业链:上游为生产眼科耗材或器械相关的原材料、部件、配套软件;中游是研发生产眼科器械、耗材、眼药的企业;下游是提供眼部疾病诊疗服务的医疗机构。自主品牌如欧普康视的梦戴维牌角膜塑形镜、康弘药业的康柏西普眼用注射液表现突出。中高端眼科器械市场被外资垄断,国内企业多以部件组装等模式参与;国内部分眼科耗材企业可与外资竞争。
|
驱动因素 - 政策支持 |
- 2016年10月卫计委印发《“十三五”全国眼健康规划》,目标包括构建眼病防治网络、提升服务能力、县级综合医院开展眼科服务、开展人员培训、提高CSR、开展儿童青少年屈光不正筛查矫正等。
- 2021年4月,教育部等15个单位联合印发《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工作方案(2021 - 2025年)》。
- 2022年1月,卫健委印发《“十四五”全国眼健康规划(2021 - 2025年)》,提出提升近视防控和矫治水平。
|
市场规模 |
- 根据灼识咨询,2025年眼科医疗服务民营市场规模预计达1103亿元,2019 - 2025年CAGR为18.3。
- 2022年公立眼科医院市场规模约935.9亿元,民营医院市场规模约644.2亿元,民营份额占比约40且逐年提高。
- 中国民营眼科医疗服务市场从2014年约150亿元增长至2024年超650亿元。
- 根据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数据,2025年民营眼科医疗服务市场有望达1103亿元,2020 - 2025年CAGR达20.0,2025年民营占总市场规模比例有望达43.7。
|
细分领域市场情况 |
- 屈光手术:增速快,2020 - 2025年CAGR为28.4,2025年民营市占率预计达56.3。
- 医学视光:CAGR为18.0,受益于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战略推动渗透率提高。
- 白内障:人口老龄化加速市场扩容,2020 - 2025年CAGR为10.3。
- 预计2025年屈光业务市场规模为725亿,视光业务市场规模为500亿元,白内障业务市场规模为339亿元。
|
部分企业情况 - 华厦眼科 |
- 立足福建,辐射全国:福建省内,厦门眼科中心是国内大的民营单体眼科医院,2022年营业收入8.47亿元,净利润2.29亿元,占整体比重分别为26.2和44.7,随着省外医院成熟,占比逐年下降。截至2022年末,旗下有57家医院、23家视光中心,2015年省外布局加速,多数医院进入收获期,如深圳华厦、西安华厦、郑州视光2022年收入分别为1.93亿、2.06亿、0.98亿,净利率为11.9、19.9、18.6。
- 业务结构:传统眼病(白内障、眼底、眼表等)是业务基础,2017 - 2022年合计收入CAGR为7.2,收入占比从2017年的73.8降至2022年的51.3;消费眼病业务快速发展,屈光2017 - 2022年收入CAGR为28.9,手术量价齐升;视光业务2017 - 2022年收入CAGR为28.0,募投项目拟两年内新建200家视光门店。
- 盈利:预计2023 - 2025年营业收入分别为42.83亿元、55.31亿元、70.85亿元,同比增长32.5、29.1、28.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10亿、9.57亿、13.11亿,同比增长38.8、34.8、37.0,对应2023 - 2025年PE分别为56/41/30倍。采用可比公司PEG估值法,目标股价为93.31元,较新收盘价有32.2上涨空间。
|
部分企业情况 - 爱尔眼科 |
-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03.67亿元,同比增长26.4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33.59亿元,同比增长33.07。
- 业绩增长原因:近视防控战略、防盲治盲等政策增强居民眼健康意识,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临床应用持续扩大。
- 采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自主研发的信息系统提高内部管理效率,为患者带来更好就医体验。
|
部分企业情况 - 普瑞眼科 |
- 全国布局的民营眼科医疗服务连锁机构,在直辖市和省会城市设立了23家眼科专科医院和3家眼科门诊部。
- 2018年调整业务结构,大力发展屈光、视光等非医保结算项目,2021年屈光和视光业务收入占比接近七成。
- 2023年归母净利润达到2.68亿元,同比增长1202.56,增速领跑民营眼科医院。
|
民营眼科医院特点 |
- 灵活多样的经营模式:可选择不同业务定位和发展路径,如部分专注高端市场,部分面向大众消费群体进行连锁化经营。
- 专业细分的服务体系:服务内容精细化、专业化,除常规项目外,重视近视防控、屈光手术、眼底病治疗等特色领域。
- 创新的管理模式:采用现代化企业管理模式,引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预约挂号等功能一体化操作,缩短患者候诊时间。
- 市场导向的竞争机制:密切关注行业前沿技术,及时引进新技术、新设备,根据患者反馈调整服务流程和收费标准。
|
数量变化 |
- 公立眼科专科医院从2019年的55家增长至2023年的65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4.1,预计到2028年以4.9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83家。
- 民营眼科医院从2019年的890家增长至2023年的1609家,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5.4,预计到2028年以13.6的年均复合增长率增长至3044家。
- 2018年民营眼科医院数量约为700家,2024年增加到近1300家。
|
发展趋势 |
- 市场持续扩容,民营眼科医院未来市场规模复合增长率将超公立医院,诊疗患者数量会大幅增长。
- 细分领域中,屈光手术、医学视光、白内障等市场有望持续增长。
- 连锁化经营模式发展较好,部分企业通过并购扩张扩大市场份额。
- 技术升级和创新,如引入新技术、新设备,研发新产品。
- 政策支持下,民营眼科医院发展环境良好,未来大有可为。
|
风险提示 |
- 快速扩张导致利润波动的风险。
- 发生医疗事故的风险。
- 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
- 医保控费的风险。
- 连锁经营模式带来的扩张风险。
|
术语解释:
- CSR(百万人口白内障手术率):指每百万人口中进行白内障手术的数量,是衡量一个地区白内障手术服务可及性和医疗水平的重要指标。
- CAGR(复合年均增长率):是一项投资在特定时期内的年度增长率,计算方法为总增长率百分比的n方根,n相等于有关时期内的年数。
- PE(市盈率):指股票价格除以每股收益的比率,反映了市场对公司未来盈利的预期。
- PEG(市盈率相对盈利增长比率):是用公司的市盈率除以公司的盈利增长速度,是在PE估值的基础上考虑了盈利的增长率,该指标弥补了PE对企业动态成长性估计的不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