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 | 消毒物品 | 清洁方法 | 消毒与灭菌方法 | 更换频率 | 注意事项 |
---|---|---|---|---|---|
手术器械及物品 | 一般器械 | 1. 器械机械清洁;2. 精密和有机物污染较重器械应手工清洗;3. 有关节、缝隙、齿槽的器械,应尽量张开或拆卸到小单位进行清洁;4. 手工清洗按照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步骤进行;5. 复杂及管腔器械使用超声清洗机、高压水枪器械 | 1. 耐湿、耐热的物品压力蒸汽灭菌;2. 不耐高温、不耐湿热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物品低温灭菌;3. 耐热不耐湿的采用干热灭菌;4. 对不耐热、耐湿的低温灭菌,无条件的医疗机构可采用灭菌剂浸泡灭菌 | 一用一灭菌 | 应取消在手术室清洗,由供应室集中清洗 |
锐利器械(含刀片、剪刀、穿刺针等) | 1. 机械清洗或手工清洗;2. 穿刺针内腔用高压(气)水枪冲洗、超声波清洗 | 1. 压力蒸汽灭菌;2. 可选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3. 严禁戊二醛浸泡灭菌 | 一用一灭菌 | 镀铬器械、眼科精细器械不适宜采用超声波清洗 | |
腔镜及附件(腹腔镜、膀胱镜、关节镜、胸腔镜、脑室镜、宫腔镜、胆道镜等) | 1. 所有腔镜都必须拆卸到小单位进行清洗;2. 按照规范使用水枪、气枪对腔镜进行冲洗、酶洗、清洗、干燥;3. 用超声清洗机清洗活检钳等附件 | - | - | - | |
常用物品 | 体温表、止血带 | 体温计使用后,流动水清洗、晾干;止血带有污染时流动水冲洗、晾干 | 体温计在清洁的基础上用75乙醇或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后,清水冲净,干燥保存;止血带有污染时用250mg/L含氯制剂浸泡消毒30分钟 | 体温计一消毒;止血带一用一清洗 | 体温计消毒液每日更换 |
血压计袖带 | 清洗、晾干 | 1. 血压计及听诊器必要时用75乙醇或250mg/L含氯制剂擦拭;2. 血压计袖带可用250 - 500mg/L含氯制剂浸泡消毒30分钟 | 血压计袖带每周清洗、晾干备用;有污染时消毒浸泡处理 | - | |
听诊器 | - | 在清洁的基础上用75酒精擦拭消毒 | - | - | |
开口器、舌钳子、压舌板、扩阴器 | 先清洁去污,擦干;或机械清洗或手工清洗 | 压力蒸气灭菌后保存备用;或压力蒸汽灭菌或清洗消毒90℃5分钟 | 须一人一用一灭菌,或者是使用一次性的;或一用一消毒或灭菌 | - | |
氧气湿化瓶、呼吸机和麻醉机的螺纹管、雾化器的螺纹管 | 流动水冲洗、晾干 | 在清洁的基础上,用500mg/L的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清水冲净,干燥封闭保存。遇分枝杆菌、炭疽菌、气性坏疽杆菌、肝炎病毒等感染病人污染的器具,应先使用含有效氯2000mg/L消毒剂浸泡30 - 60分钟,清水冲净,干燥封闭保存 | 湿化瓶每周更换,湿化液用无菌水每天更换;螺纹管每人更换,污染时随时更换 | 连续使用的器材,必须每日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干燥保存 | |
卫生洁具(痰盂、便器等) | 流动水冲洗、晾干 | 500mg/L含氯制剂浸泡消毒30分钟 | 专人专用,用后冲洗,出院终末消毒 | - | |
无菌镊、碘伏等容器 | 清洁干燥 | 采用高压蒸气灭菌 | 每周更换灭菌2次,干镊子罐4小时更换 | - | |
麻醉喉镜片 | 按冲洗、洗涤、漂洗、终末漂洗环节进行 | - | - | - | |
医院环境 | 空气 | 1. 开窗通风:每日上、下午开窗通风1 - 2次,每次30分钟;2. 紫外线消毒:各治疗操作及特殊科室需用紫外线灯照射消毒时,照射时间每日1次,时间为1小时,有记录;或紫外线照射,每日一到两次,每次至少30分钟;空气消毒机按操作说明书进行消毒 | - | - | 紫外线灯管每周用75酒精擦拭一次;按每立方米紫外线灯瓦数≥1.5W安装,灯管每周95酒精擦拭一次;空气消毒机按说明书清洁;库房每周消毒一次 |
墙面与门窗 | 1. 每月定期清水擦拭,保持无尘与清洁;2. 门把手每日清水擦拭;3. 用后抹布用热力消毒90℃1分钟 | - | - | - | |
地面 | 1. 所有地面每天用清水擦拭1 - 2遍,每个拖布清洁面积不超过20平方米;2. 不同区域分开使用拖布,每次用后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再洗净悬挂晾干;3. 每日清洁消毒应按顺序进行:从治疗室即清洁区开始,依次为办公室、值班室、病房或诊室、走廊、厕所,后是洗手间即污染区;或常规清水湿式清扫,需要时5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拖;有血液体液污染时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拖;多重耐药菌2000mg/L含氯消毒液擦拖每日三次 | - | - | 消毒液现配现用,配制好的消毒液使用不得超过24小时 | |
医务人员手 | 用清洗剂七步法流动水下清洗 | 250 - 500mg/L含氯消毒剂浸泡3 - 5分钟,流动水下冲洗 | 操作前后均应洗手,污染时随时洗 | - | |
体液、排泄物 | - | 1. 普通病人及一般传染病病人体液排入医院污水处理系统消毒;2. 特殊传染病人体液、排泄物须按规定须用消毒液混合消毒,再排入下水道。如伤寒病人使用10000mg/L有效氯,搅匀作用2h;结核病人使用5000mg/L有效氯 | 每4小时更换一次,用后送消毒供给中心集中处理 | - |
术语解释: - 压力蒸汽灭菌:是利用高温高压的饱和水蒸气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细菌芽孢,是一种常用且有效的灭菌方法。 - 低温灭菌:适用于不耐高温、不耐湿热的物品,如环氧乙烷、过氧化氢等离子低温灭菌等,能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达到灭菌效果。 - 干热灭菌:利用干热空气进行灭菌,适用于耐热不耐湿的物品。 - 含氯消毒剂:是指溶于水产生具有杀微生物活性的次氯酸的消毒剂,其杀微生物有效成分常以有效氯表示,具有广谱、的杀菌作用。 - 超声清洗机:通过超声波在液体中的空化作用,使液体产生大量微小气泡,气泡破裂时产生的冲击力可以去除器械表面和缝隙中的污垢。 - 高压水枪:利用高压水流对器械进行冲洗,能够有效清除管腔和深部的污染物。 - 紫外线消毒:紫外线能够破坏微生物的核酸结构,从而达到消毒的目的,但紫外线穿透力较弱,只能用于空气和物体表面的消毒。 - 邻苯二甲醛:一种新型的消毒剂,对各种微生物具有良好的杀灭作用,常用于诊疗器械的消毒,但使用时需要注意防护,避免接触皮肤和黏膜。 - 过氧乙酸:具有强氧化性,适用于耐腐蚀物品、环境、室内空气等的消毒,但具有一定的刺激性和腐蚀性。 - 过氧化氢等离子灭菌:利用过氧化氢在等离子体状态下产生的自由基等活性物质杀灭微生物,具有灭菌效果好、对物品损伤小等优点,但对物品的包装和材质有一定要求。